神奇的补间动画
——动作补间动画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及章节:初中信息技术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活动三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福建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一学时
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 姓名 | 性别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 E-mail |
设计者实施者 | 詹晶炜 | 女 |
|
|
|
指 导 者 | 吴 烜 | 女 |
|
|
|
| 汤琳纯 | 女 |
|
|
|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件的创建;
2.掌握动作补间的概念;
3.掌握动作补间的制作方式;
过程与方法:
能够说出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举一反三、协作学习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Flash作品创作》中活动三《创建补间动画》第二部分“创建动作补间动画”的内容。该内容衔接在“创建形状补间动画”之后,意在通过发现两种补间动画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深入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适用对象、变化效果以及创建方式。
【教学重点】
能够制作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
【教学难点】
1.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
2.能够灵活应用动作补间动画。
(三)学生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德甲直播八年级2班的学生,该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属于年级中等程度,而在同班内的学生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初步了解了形状补间动画的原理——制作起始帧和结束帧的画面,中间部分由软件自动生成。且部分学生在创建形状补间动画的过程中发现了另外一种补间——动作补间的存在,产生了好奇心。这对本节课进行动作补间动画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及分层次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开始时先拿出以前学生自己完成的作品并与现实情境对比,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然后,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导入新课内容。在教学主要内容讲解完成后,开始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分层次的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教学平台
Ittools教学平台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预期效果 |
导
入 | 1.展示逐帧动画——原地奔跑猎豹
2.提问: 这是我们前几节课所做的逐帧动画——奔跑的猎豹。可是这只猎豹只能在原地奔跑。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让猎豹不在原地跑动,而是舞动着四肢平稳地向前奔跑呢?
3.教师引导: 有同学想到,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形状补间动画,只需要我们制作出一个形状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软件就会自动帮助我们实现图像位置移动、大小变化等效果。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它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猎豹在前进的过程中,它的四肢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我们要先把原地奔跑的猎豹封装在元件中,然后,试试看,用形状补间动画能否让我们的猎豹向前奔跑呢?
4.请学生上台演示: 回顾元件和形状补间的创建 教师讲解: 形状补间创建后,并没有产生带箭头的实线线段,说明补间创建失败。“元件”无法被创建“形状补间”。 |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 通过实际情景与学生作品的对比,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
通过使用已学操作解决问题失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内容的兴趣。
|
| 5.引出课题: 神奇的补间动画 ——动作补间动画 |
|
|
动作补间操作 讲解 | 1.教师讲解“动作补间的创建” 在第1帧的处,将“猎豹”元件拖动到舞台的一端;在第20帧处,插入关键。傲员痹移动至舞台的另一端; 选中中间的任意一个普通。薷摹安辜洹笔粜晕岸鳌保徊馐怨鄄煨Ч。
2.引导学生观察时间轴,强调动作补间的特征: 首尾两个关键帧分别代表元件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 中间补间部分呈淡紫色,且存在一根带箭头的实线线段,才能表示动作创建成功。
3.布置任务: (1)制作猎豹从舞台一侧奔跑至另一侧的补间动画; (2)新建一个图层,为猎豹添上背景。
4.巡视指导 |
学生听讲
学生操作 |
通过学生演示复习回顾已学操作,加深印象,巩固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加强对动作补间动画特征的理解。 |
概念讲解 | 1.展示学生作品,适当点评
2.提问: 根据你们制作的动作补间动画产生的效果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动作补间动画的概念?
3.展示样例,讲解动作补间的概念 动作补间动画又叫运动渐变动画,可以实现对象的位置移动、大小、颜色变化、透明度变化等效果。 构成运动补间动画的元素主要是元件。 |
学生听讲
学生回答
学生完成任务 | 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
任务升级 | 1.教师提示: 前面大家完成的任务中只感受到了动作补间中元件位置的移动,是否能尝试修改结束状态中猎豹的透明度和大小呢?
2.任务升级: (1)修改原动画中猎豹的大小和颜色透明度,实现猎豹越跑越远,渐渐消失的效果。 (2)思考完成练习: 动作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
3.教师巡视: 提示学生保存、测试作品并及时上交作业。 |
| 简单的提升任务,加深学生对动作补间动画的理解。
拖拽题“动作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区别”让学生通过自测加深对两种动画的记忆与理解。 |
课堂小结 | 展示学生作品,适当点评,讲解动作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区别:
| 形状补间动画 | 动作补间动画 | 构成元素 | 图形 | 元件。包括影片剪辑、图形元件、按钮、文字、位图、组合。 | 时间轴特征 | 淡绿色背景下,起始帧到结束帧间一个实线形长箭头。 | 淡紫色背景下,起始帧到结束帧间一个实线形长箭头。 | 完成作用 | 实现两个图形间的变化或一个形状的大小、位置、颜色等的变化。 | 实现一个元件的大小、位置、颜色、透明度等的变化。 |
|
学生操作 | 加深对两种动画的记忆与理解。 |
拓展任务 | 1.展示丰富多彩的动作补间动画案例 ?文字发光(难度系数:☆☆☆) ?翻书效果(难度系数:☆☆☆☆) ?小鸡破壳(难度系数:☆☆☆☆☆)
2.布置扩展任务: 动画的星级也代表动画的难度,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选择完成一个动画。 | 学生观看
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 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一个班中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要。 |
作品展评 | 1.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2.总结: 今天所学习的动作补间帮助大家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仍有同学发现,动作补间动画的位置移动一定是一条直线,可是我们生活中会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少之又少,有没有什么新的技能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究。 |
|
|
四、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全班同学都在我的讲解和个别指导下完成了基础任务——猎豹奔跑,也就意味着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但也存在不足,例如,分层任务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接受,把五星任务的半成品发放给学生,使该任务的难度系数有所下降,还不如四星任务——“翻书”的难度。同时,也发现了学生一些基本操作的不足,例如,图层锁定功能使用不清,自动变形工具功能认识不完全。这些操作不熟练,影响了学生四星任务的完成度。